今年以来,东乡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兼顾,硬件建设与内涵挖掘相协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四大系列品牌体系,开发提升四条精品线路,打造集自然山水景观、民族民俗风情和乡村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点,扩大了东乡旅游品牌影响,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助推作用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27.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4亿元。
一是全方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政府引领、企业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县上积极开展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外围活动,精心谋划部署,举办了2017年甘肃东乡唐汪杏花旅游节、杏子采摘月系列活动和“中国旅游日”公益宣传活动,接待游客达12万人,催生农家乐28家,旅游综合收入达4100万元,销售杏子1800吨,收入达1540万元,两项主要指标均比上年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委托甘肃极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了唐汪镇、河滩镇旅游宣传片,邀请30多家省州媒体、旅行社开展旅游踩线活动,借助摄影、书画协会、旅游协会和旅行社专业平台,在省内各大电视、广播、报纸、专业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扩大了对外知名度和形象,吸引了大批游客集中前来我县旅游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地方工商企业界参与旅游的热情,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鲜果采摘、电商销售特产等形式增加了旅游收入,推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助推脱贫小康的效果进一步凸显。
二是不断加大基础项目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优势带动、商旅活州”战略,县上不断加大旅游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育壮大旅游首位产业。一方面,借助厦门市湖里区开展东西扶贫的有利机遇,投资300万元实施了丹霞地质公园观景台、停车场、河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公里杏园道路项目,完善了丹霞风景区、红塔寺、吉祥寺、马巷杏花村、百年古树区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投资454万元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项目,建成景区停车场3个、星级厕所7座、村道硬化2公里、旅游道路指示牌13个,解决了重点旅游集镇游客进入难、食宿难等问题。唐汪镇杏花村观景台和河滩镇群山风景区观景台已完成施工设计,正在招标中。
三是积极借助外力助推发展。为进一步放大旅游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效应,县上充分利用与厦门市湖里区开展结对帮扶的有利时机,主动考察走访,厦门市湖里区国投公司及相关企业初步达成投资唐汪旅游产业意向,目前正在考察谋划对接项目。同时,加强与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的沟通衔接,与县政府签订了全域旅游合作协议,注资2亿元成立了甘肃公航旅东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重点投资打造唐汪旅游产业。目前项目谋划、方案制订、开发项目对接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为深度开发打造旅游首位产业创造了条件。
四是坚持以规划指导发展蓝图。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谋划好旅游发展规划,对旅游首位产业实现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上积极组织专家现场踏查确认,委托北京中瑞泛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文旅特色小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和《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田园综合体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进一步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在生态底色上描绘美好蓝图,在田园风光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五是着力改善旅游服务环境。为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县上积极参加“临夏州助推百亿元产业万名人才培训计划”旅游产业人员示范培训班,不断提升旅游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举办了2017年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对乡镇农家乐业主、部分涉旅企业家、导游讲解员、乡村干部、县直部门负责人等200多名学员进行专题培训,实地组织参观学习省内重点旅游景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组织各部门狠抓旅游市场整治,对全县范围内的农家乐、宾馆、餐饮服务企业在标牌、饮食、价格、卫生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严格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欺诈、宰客等现象,提升旅游行业的规范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