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当全国人民都在学习这位让习近平总书记致敬的“老阿姨”时,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老人身上为什么有着这么强大的人格力量?”
11月15日下午,省城兰州。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4位成员将这位老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时,让听的人不仅深深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
信仰是坚定的,奉献是美好的。
这就是龚全珍同志一生的坚守,也正是她可贵、可敬之处。
夏兴,江西省莲花县委书记。上小学的时候,就在课文里读到莲花县有一个回家当农民的将军,叫甘祖昌。到莲花县工作后,他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甘将军的夫人——龚全珍,开始近距离接触龚老。
“龚老一生有三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是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第二次选择是,追随甘将军,建设新山村。第三次选择是,紧跟新时代,奉献一辈子。”夏兴说。
1986年,甘将军因病去世。回顾过往的人生,龚老曾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到了祖昌,对他尊敬多于热恋。他虽不像知识分子那样温情,但我们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对生活要求不高,为理想可以贡献出一切。”
龚老常以甘祖昌为镜子,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她在日记里写道:“祖昌不仅不要国家照顾,还拿出大部分工资支援农业。我这个离休干部为党做了什么呢?我这名党员,又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呢?”
现在,虽然龚老已年过90,还经常步履蹒跚到学校、农村、机关宣传革命理想信念和新时代新变化。她从不要公车接送,从不在宣讲单位用餐,从不要一分钱讲课费。
夏兴说:“她用一辈子的坚守和行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龚老常说:“活到老,就要奉献到老。”现在,龚老又在着手成立一个爱心救助基金会,把各级组织看望她的慰问金和自己的稿费、奖金等,都捐到基金会,帮助更多的人,也带动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困难人群。
龚全珍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录: “为了救润娇,我不得不把仅有的存款奉献出来了。我想,钱以后还能有,生命只有一次,救人要紧。”
在报告会上,润娇的女儿——萍乡实验学校教师彭艳峰深情讲述了龚奶奶多年来对自己家庭和他人的无私照顾。
彭艳峰的母亲润娇得了白血病,因为没有钱打算放弃治疗。在最无助的时候,龚全珍从银行取出了当时所有的存款,给润娇治病。
“虽然最后妈妈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我没有倒下去。没有了妈妈,我们还有奶奶,我不怕!”彭艳峰热泪盈眶。
在旁人眼里,龚全珍做的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但就是这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江西日报》记者江仲俞多次采访龚全珍老人,并帮助她整理保存下来的46本日记。这些日记本,保存最早的写于1966年,有的本子已经发黄,塑料封面已经老化;本子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是会议上发的,有的是孩子们用剩的作业本。
“一次次采访,一遍遍品读,仿佛伴随她的人生旅程,一步步走进她的精神世界,感受她那闪耀着共产党员光辉的博大情怀。”江仲俞说。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龚全珍在今年2月9日的日记里高兴地写道:“今年这个年节俭风气浓浓,干部都不许开公车办私事,中央树正气决心大。”
这就是龚全珍,一个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龚全珍先进事迹,感动和鼓舞着现场听众。“龚奶奶那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现在是一名学生,我要学习这种精神,并且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大家服务。”省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徐雯说。
兰州城市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贺璇说:“龚奶奶的事迹告诉我们,奉献是美好的,只有奉献才能获得精彩的人生,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今后,我要努力向龚奶奶学习。”(甘肃日报 记者白德斌)
上一篇:东乡县表彰道德模范传播正能量 下一篇:让人生更有意义——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崔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