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乡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开展了“3+1+1”冲刺清零行动,把农村安全饮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科学统筹规划,争取项目支撑,强化监督检查,狠抓施工质量,全面巩固提升,解决了1.97万户、10.25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县实现了“户户都能喝上自来水”的目标。
一、提高政治站位,自上而下齐动员。县上成立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东乡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分析研判短板弱项,制定解决措施,通过积极汇报衔接,共整合投入资金2.669亿元,一次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县委、县政府与主管部门、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细化了任务。同时,省州业务部门派出技术过硬、业务素质强的指导组和县上抽调人员,分片包乡召开州县乡村社干部参加的农村饮水清零工作会议,每个包乡领导有任务、每个包抓干部有指标,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层层压实村社户责任,确保责任共担、任务齐抓,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勇于直面问题,揭短亮底找症结。为彻底摸清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症结问题,州县组建调查工作小组,分片包乡,在全县24个乡镇大规模开展拉网式、逐村逐社逐户饮水安全现状摸排调查工作,由表及里,以入户设施、村级管网、支干管、供水主管为倒序的方式推进,逐一详查未通水原因,摸清“末梢神经”问题。同时,每个社随机选取3-5户入户调查,询问村干部和供水管理员,查看自来水龙头、储水窖,详细了解群众日常吃水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以社、村、乡镇、全县为基线,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摸准“神经脉络”,夯实冲刺清零工作资料,确保靶向不偏、方向不变、“下药”准确。经摸底确认,全县因冻胀和老化受损管道2069.32公里,需新建入户3395户、新建维修调蓄水池207座,1.63万户、8.48万人供水不稳定,3395户、1.77万人自来水未入户。
三、发扬敢死拼命,全力以赴保清零。根据摸查出的问题清单,全县上下齐动员,拧成一股绳,实行三级联动,指定县级干部专抓饮水清零工作,严格落实分片包乡责任,坚持一日一研判、一周一会商,咬定“清零”目标不放松。建立任务台账、倒排工期、挂图销号,压茬推进工程建设。广大水利干部发扬“敢死拼命、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东乡精神,不畏严寒酷暑,不分昼夜,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主动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扎实苦干,以滚石上山、攻城拔寨的勇气,全力冲刺,确保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见底清零,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破难题。严格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公平合理、万无一失”的原则规划和施工,召开项目论证会、群众座谈会、张榜公示等形式,反复比较,择优筛选,力求设计实施方案符合实际。同时,按照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分类施策,对于大部分居住和供水条件较好的群众,采用自来水入户的方式解决;对于分散居住25户以下的相对偏远自然村及纳入自然村整体搬迁计划的群众,采用集中点供水加储水窖的方式解决;对于长期外流打工、短期居住的个别群众,采用动员邻里亲属帮助完成自来水入户或者与邻居签订供水协议,通过一户两用一个供水井的方式解决,使居住分散、供水条件无法实现的特殊吃水困难群众也有安全饮水,多措并举解决吃水问题。
五、严把工程质量,各界动员抓监督。县上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成立州县督查组全程跟踪督导,领导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严查工程施工环节、施工程序、材料质量等等,对28座不合格阀门井、1座200立方米蓄水池责令拆除重建,对140多处50多公里挖深及夯填压实不够的管道责令全部返工和重新夯填,严肃约谈、处罚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包片包抓人员,全县进行通报,督促各参建单位引以为戒,严格履职尽责。同时,县上聘请了第三方质量监督单位,严格落实旁站制度,严把施工班组进场关,对所有工程质量环节全程进行质量检测,落实“三检制”和“报验制”,全力保障工程质量合格达标,确保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见效一处”,真正把“清零行动”建成造福于民的惠民德政工程。州县纪检监察机关前移关口,对职能部门履行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资金管理、项目程序的监管责任情况进行一线督查,共发现各类问题18个,发出《监察建议书》2份,实现对监督的再监督。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各乡镇、村组建了由包村人员、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村级质量监督小组,各级监督人员人手一根2米长的标杆,随时测量深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确保开挖管道符合标准,实现了大项目、少信访,被誉为“小木棍”撬动“大监督”,为全县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实施创造了有益经验。
六、强化日常管理,多管齐下抓成效。县上高度重视供水管理运行工作,按照“全县一张图,供水一家管,城乡一个价,管理信息化”的思路,构建了县有管理中心、片有管理站、乡有管理所、村有水管员的四级管理模式,分3期对229名村级水管员培训上岗,建立用水户档案、发放用水户明白卡、网络收费系统,安装计量设施5万多套(智能水表3万多套),初步建成全县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计量收费全覆盖。筹措资金36万元购买农村供水管网第三方保险,设立100万元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出台《东乡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极大地提高抢修效率和养护能力。同时,县上公开招聘水质检测专业人员20名,积极派员参加省州培训3次,列支专项检测经费,使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能开展20项水质指标检测,确保了供水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广大群众饮水安全和工程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