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改造的一条2公里多的村道,环绕在山间、绵延至沟内,从山顶到沟底粗略估计,落差将近有800多米,驱车前行有一种上天入地的感觉,比蜀道甚尤,大家都捏了一把汗……”这就是龙泉乡苏黑村的村社道路。近日,新华社记者一行3人亲赴东乡县,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研究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的思路谋划。并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贫困群众交流等方式,对全县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调研采访,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东乡、关注东乡。
“我们此次调研采访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了解这里群众的致贫原因,掌握脱贫措施,用笔头、镜头记录下,新时代东乡县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新变化。”新华社记者说。
他们围绕东乡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禁毒战役、脱贫攻坚的措施等诸多方面,走进龙泉乡北庄湾村、苏黑村何家沟、那勒寺镇三家村、那勒寺镇卫生院、龙泉乡卫生院等地进行了深入细致地采访报道。并召开座谈会,与参会部门面对面交流,对这些领域的扶贫工作和存在的问题、难题,就扶贫大思路谋划、扶贫工作的规范推进、制度落实、制约扶贫工作的难题、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思路及打算等进行了详细的沟通。
走脱贫路,聊致富经。在何家沟社,记者看到两户新建红瓦房,与其后的旧宅一比,大家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据村干部介绍,这里只有两户人家是弟兄二人,由于没有什么手艺,一直在家种庄稼,靠天吃饭,没有走出过大山,这次他们被乡上列为D级危房户,我们身后的新房是这次改建的。“我们乡的贫困面非常大、人口多,这是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加技能培训,鼓励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学到技术,走出大山。同时,让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养殖,通过内外结合的致富方式,从而达到脱贫致富。”龙泉乡乡长马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