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来抓,立足县内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和基础条件,我们进一步调整优化思路,确定了“四带六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沿河、沿库、沿川、沿路四大经济带,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区、肉牛规模养殖区、肉羊规模养殖区、中药材连片种植区、经济林果连片种植区和乡镇旅游产业示范区六大片区),通过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合作社带贫机制等一系列扶持措施,着力构建多产发展、多元支撑的“3+N”产业体系(以畜牧养殖产业、东乡美食餐饮产业和劳务增收产业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扶贫车间、光伏、设施农业、五小产业、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为补充),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和互补性更加凸显。牛羊产业达标提升,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在“155”产业奖补增收工程基础上,创新实施牛羊产业发展达标提升工程,充分调动群众养殖积极性;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品种改良,打造“东乡贡羊”品牌,实施牛羊交易市场、屠宰冷链加工基地等配套项目,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推动养殖业提质增效,累计落实奖补资金7268户4360.8万元、发放贷款769户2480万元,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6.8万头168万只,规模养殖场143个、规模养殖户4520户。餐饮产业扩面增效,充分发挥餐饮企业带动作用,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东乡美食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和《东乡县美食餐饮业金融扶持实施细则》,通过为在外地新开办的餐饮店落实5-15万元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推动餐饮业规模化、连锁式发展,力争餐饮实体店达到3000家以上,带动就业30000人以上。劳务培训量效并重,整合资金1400万元,紧盯群众和市场企业两个需求,科学设置美食烹饪、美容美发、实用技能等培训课程,大力实施大培训大就业工程,使更多的劳动力成为技术工人、产业工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477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372人);加强与中石化、厦门湖里区和碧桂园等帮扶企业的对接争取,发挥劳务中介作用,通过落实务工奖补政策、现场招聘、进村入户动员等方式,加大组织输转力度,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升劳务效益,今年完成输转劳务7.06万人(其中组织输转5.25万人,赴厦门务工441人)、实现收入13.5亿元。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我们积极引进鑫源公司、前进牧业、方大集团、爱福农业、远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加快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采取致富能人和村干部领办等方式,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规范运营水平和带贫能力,全县共培育组建养殖、种植等各类合作社481家(其中336家达到规范标准,145家注销),带动贫困户3856户、1.74万人。特色种植试点推进,依托种养龙头企业,那勒寺镇、高山乡、龙泉镇分别建成菌棒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基地、香菇生产基地,试点种植金银花、藜麦、甜高粱等特色经济作物2万亩,逐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群众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与远大公司合作实施2300亩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扶贫车间规范提升,制定了《东乡县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车间管理运营制度,采取引进企业办、创业能人办等方式,全县共建成运行扶贫车间35个,吸纳就业1586多人,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新兴产业助农增收,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和消费扶贫等扶贫新业态,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辐射带动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总投资6.07亿元、总装机容量101.32兆瓦的“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已经建成38.82兆瓦,正在实施62.5兆瓦,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12月20日前可并网发电,届时覆盖全县103个贫困村、2.06万建档立卡户,全部建成后年收益可达1.135亿元,可持续收入20年,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