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贫困群众按上了致富增收的翅膀。东乡县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国家、省、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机遇,把实施“科技甘肃”教育扶贫项目作为强化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育壮大民族餐饮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东乡县职校认真研究,提前谋划,立足县餐饮发展优势,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扶贫方面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大力培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在位于东乡、临夏、兰州三地交通要道的南区易地搬迁小区建成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市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彻底打通学校和市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实现“培训一人、输转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职业培训、展厅展示、制作体验……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了解、体验民族餐饮文化精神,促进民族餐饮文化传承发展,让参观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亲身体验、互动参与东乡民族原创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带动宣传,让东乡美食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走进公众视野,走向全国各地,为县餐饮技能脱贫和东乡民族餐饮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学校已免费培训了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在内的劳动力1.6万余人,90%以上毕业生通过一技之长,端稳了手中的“饭碗”,实现了家庭脱贫。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天目山路36号的清香园牛肉面馆,马拉黑麦夫妇正在忙碌着。今年2月24日,马拉黑麦和他的妻子马海吉者共同来到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学习中式面点师培训,在学校里,两个人经过30天的拉面培训,熟练掌握了牛肉拉面的操作技巧及制作方法,经过鉴定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
2019年下半年,马拉黑麦在新疆和田市打工,了解到这里有质量的拉面馆开的不多,计划用打工积攒的钱开一家拉面馆,后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担心拉面馆生意不景气而作罢。据马拉黑麦介绍,以前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自己在新疆打工的3000元,除此以外,就全靠妻子在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勉强维持生计,家中的生活也就一直这样紧紧巴巴的过着。
妻子马海吉者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妻子家中共有5口人,她的父母、弟弟、妹妹,小的时候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再加上当时农村家庭对于女孩子所存有的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促使妻子在小学五年级时被迫辍学,从而选择常年在家中干家务,从来没有外出工作的经历。就因为从小干家务的原因,妻子的身体也不好,今年刚满39岁的她看起来显得比常人苍老。马拉黑麦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连最简单的地图都不会看,随着家中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妻子的体质也越来越不好,隔三差五的到医院检查治疗,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的花销越来越大,家里的经济负担就越来越大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早就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这个贫困家庭,马拉黑麦选择去了印象中老人说的离家很远的地方——新疆。当问到中国这么多地方,你为什么只选择新疆,而不选择其他地方打工时?他说,“我当时去新疆是因为我好多亲戚朋友都在那边,听他朋友说,新疆那边环境挺好的,而且那边农民收入比内地要高的多,经济条件较好。”怀着美好的梦想,从来没去过外地的马拉黑麦第一次背井离乡前往新疆打工,由于没有出过远门,文化程度低,再加上没有一个扎实的工作技能,找工作初期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好不容易在一个不起眼的拉面馆里面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一天上班12—14个小时,工资才是2500—3000块钱,再加上自己一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用,一个月下来也剩不了多少,更别说补贴家用了。自己也曾想过换工作,但是现在找工作挺难的,一方面要求有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还得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再加上自己39岁不年轻了,找工作就更难了,但家中的经济负担就全压在自己的身上,好在他们家还是精准扶贫户,这让他很欣慰,政府也派工作人员一直帮扶着,根据他家的条件,鼓励他外出务工。
今年赶上疫情影响,好多店面都关门了,而自己所打工的拉面店也因为疫情的影响最终关门,疫情期间他再想找份打工的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没办法就只能背上行李回到家中。刚到家不久,就有乡镇府的领导和帮扶人员找上门,给他带来了好消息,说现在政府给精准扶贫户在县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全免费的培训,这是一个好机会,能学一门技术。马拉黑麦与妻子商量:“既然我们没有一个好的文化基础,那我们就去学一门扎实的技术,学习结束后可以带着证书到相关单位办理无息创业贷款,自己创业”。
就这样,他和妻子响应政府号召来到县职校免费培训,而且还包吃包住,通道他们想自己创业,技能老师马进龙不管是在拉面技能学习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夫妻俩照顾有加,在30天的拉面培训中悉心指导,结业后,夫妻俩顺利贷到政府支持的5万元无息创业贷款,来到新疆开了一家牛肉拉面店。
开店初期,就像老话说的,“万事开头难”,店面生意可以说是用“惨淡”来形容,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但是马拉黑麦和妻子用学到的扎实拉面技能慢慢的细心经营,不断从一些有经验的朋友那里寻求经营方面的帮助,经过一番打拼,现在店里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夫妻两人又招聘了两个员工共同经营牛肉拉面店,两个孩子也在新疆和田市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读书,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面馆每月的收入大概在15000—20000左右。马拉黑麦说,夫妻俩依靠政府扶贫项目支持有了今天的发展,心里还是很感激党、感激政府。
北庄湾村范家社的马东拉黑,现在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拉面档口实现就业,他的成功离不开实训基地的老师。家里人从小就没有送马东拉黑去学校读书,自幼在家玩耍,八岁时父亲去工地打工,马东拉黑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娃娃,家里人就让马东拉黑接替父亲在家乡山坡上放羊的“工作”,才八岁的他多次在山上放羊放到天黑,因走夜路而害怕哭泣,羊多次跑到别人土豆地,麦子地里吃庄稼,那时候太小了,羊又不听使唤,结果被土豆地的主人抓住进行殴打,回家后又被没文化的母亲谩骂,看见那时候别人家小孩背着书包,打着红领巾去上学,他很羡慕,曾多次想跟父母亲说要去上学,但由于家庭情况实在太困难了,而且家里缺少劳力干活,就这样让他死了上学的心,放了五年的羊,到十三岁那一年,马东拉黑也许是受够了家庭困难的苦,偷偷找了一个破袋子,装了陪伴自己几年的一床破被子和几件破旧衣服悄悄离家出走,来到了龙泉乡一个名叫马师的牛肉面馆去打工,刚去的时候干洗碗收碗的工作,一个月下来工资150元,每天洗碗的时候看着拉面师傅,就想学拉面技术,但那时候拉面师傅轻易不让人看他如何制造拉面,有一次他把碗整理好之后,看着案板上的一点点和好的面,就试着拉了一下,却被拉面师傅看见了,拉面师傅用铁勺在他后脑勺上打了一下,感觉嗡嗡的,至今头上还留有一个苞,后被拉面师傅多次无缘无故拳打脚踢,分派给他洗衣服、洗袜子、倒茶端水,由于对拉面的执着,他把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拉面师傅,要他教拉面技术,拉面师傅收了钱,并指着地上的几块煤炭说让他洗白为止,才肯教他拉面,那时候傻,所以就按拉面师傅的要求,在自己洗脸的盆内放入煤炭洗,洗了很长时间发现怎么也洗不干净,更别说洗白了,随后拉面师傅说他这辈子是洗碗的命,他感到很迷惑,心里认为自己也就是个洗碗的命。大概干了半年时间,实在受不了老板跟拉面师傅的故意刁难,他就从拉面馆出来了,大概存了700元钱。
马东拉黑想着去兰州大城市打工,要走出这座大山,到了兰州后在小西湖附近找了几家拉面馆和餐厅,但由于年龄太小再加上他常年挨饿瘦小的身板,老板们都不要他,找着找着天就黑了,他无助的站在兰州车站门前哭,想着回家去,就在这时有位阿姨问他干嘛哭,他给她说找不到打工的事,阿姨刚好开着一家牛肉面馆,看着他可怜就带他到她那里做零工,一个月开400块钱工资,当时他特别感激这位老板娘,老板娘安排他到后厨里面的一个小房子内剥蒜苗和香菜,因自己绝望时得到老板娘的照顾,为了感激老板娘就在那里干了三年,三年来老板娘以最后给他家人结算工资为借口,没给过他一分钱,只给买了几双鞋子和几件衣服,直到17岁那年,老板娘给了他400 元工资,让他先回家,并承诺把打工的钱给他父亲,回家后的三个月时间里,老板娘一直没打钱,那时候困难,也没留个联系方式,父子俩去兰州要工资,到兰州后才发现老板娘已经将拉面馆转让,拉面馆的人也没有提供老板娘的任何信息,由于父子两没文化又太朴实,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没有技术,就去新疆摘棉花打零工,后来回家结婚,当时娶媳妇花了一万四千元,媳妇那边陪嫁了一个炉子和一个老式手电筒。
到2017年村委会的干部通知他到县职校免费培训牛肉拉面,在拉面馆的两次经历,使马东拉黑彻底失去了对拉面的希望,他是拒绝的,晚上躺在床上,他又想起小时候去拉面馆的经历,苦笑着,但面对家庭,面对生活,他决定到县职校报名培训拉面,正式开班后,由于在外面吃了很多苦,他学习特别认真踏实,认真聆听老师人生规划课程培训,刻苦练习拉面手法技艺,老师细心讲拉面理论知识,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孔,他又想起拉面馆经历的事,有点不相信那时候拉面师傅对他的态度,马晓伟校长见他刻苦努力学习,就跟他聊天,听了他的经历后特别有感触,并且给他说:“我一定要把你培训出一名优秀的拉面师傅”,马晓伟做到了,在马东拉黑结业的那一天,亲自把他送到兰州千里马牛肉面馆内实习,要求他尽快调出属于自己的拉面汤。
有了县职校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拉面馆师傅们的细心教导下,马东拉黑一次又一次的调汤,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马校长来兰州办事就会到拉面馆让他自己调汤制作牛肉拉面品尝,虽然每次调的汤味道都不合格,但马校长吃完后都会给他一个肯定的笑容,马东拉黑实在不敢面对那副仁慈的面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摸索着,终于在2020年7月调出了属于自己的拉面汤,马东拉黑高兴的邀请马校长到拉面馆品尝,吃完后表情激动的说“我终于把你培训出一名优秀的拉面师了”。
虽然马东拉黑想自主创业,但怕贷款创业失败,这对于他的家庭情况不允许的,毕竟有两个孩子,他不想因为选择错误而赌未来,马校长似乎看破了他心中所想,就给他说,“这样吧,你随我到东乡县实训基地拉面档口当负责人,你先拿拉面档口体验,完了等你自己有把握的时候再去创业吧”。随后他直接到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拉面档口当拉面总负责人,一个月工资5000元,并给他技术股份,直到现在很多人吃过他所制作的牛肉拉面汤时感到很满意。马东拉黑除了每个月5000的工资,还有技术分成,使他家庭情况改变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想把所学的技术都教给来实训基地学习的每一位学员,让他们学得一门手艺,走出东乡这坐大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技术人才,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
在东乡县脱贫攻坚中,正是有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劳动力实训基地,才使更多没有技术的青壮年实现人生梦想,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通过教学运营管理,带动全县青壮年劳动力实现餐饮技能培训,让每个学员都能基本掌握餐厅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技能,快速适应岗位,达到成熟一批,送出一批,学员不但自己能实现彻底脱贫,同时还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脱贫,逐步在全国各地创业开店,做大做强餐饮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