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乡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措施,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瓶颈制约,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69户、12595人,目前,县城新区5栋安置住宅楼和12个乡镇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由于我县山大沟深,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增收乏力,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整体收入水平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一是选址困难。安置方式上,省州要求要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集中安置。由于我县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符合条件集中安置的场地少之又少,再加上受基本农田的影响,置换落实安置土地难度极大,实施集中安置点只能通过开挖土方的方式解决建设场地,国家下达的各种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征用,致使易地搬迁项目集中安置推进困难。
二是缺乏产业支撑。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群众更关注的是搬迁后的收入问题,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产业增收乏力,对搬迁后的群众收入问题主要采取就近就业、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劳务输转等方式解决,致使群众对搬迁后的生活信心不足。
三是群众有恋乡情结。我县大部分群众祖祖辈辈居住在山梁沟壑中,宅基地空间相对宽敞,生产生活较为宽松,突然离开故土搬到迁入地有故土难离的观念,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是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担心迁到异地后宅基地变小,受排挤、受欺负,要实现整村整体搬迁有一定的困难。
四是随迁户补助标准低。“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仅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给予补助,非建档立卡群众的补助由省上统筹解决,建档立卡户人均补助5.7万元左右,而非建档立卡户由省财政人均补助建房资金5000元。东乡县自然条件严酷,非建档立卡群众经济情况只是略好于建档立卡户,脱贫底子十分薄弱,随迁户享受不同补助标准致使整体搬迁难度大。
鉴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实际情况,下一步,县上将加大调查研究,创新措施办法,全力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是认真研究政策,加强汇报衔接。认真研究国家、省州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要研究《中办国办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实施意见》,根据政策精神及时向省州汇报易地扶贫搬迁选址困难的问题,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削山填沟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对于已选择的集中安置点尽量放开基本农田限制,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争取向新疆、河西等地区异地安置的名额,解决县内安置困难的问题。二是加大产业培育,实现稳定增收。通过政府注入担保基金、引导输出等方式,继续加大餐饮劳务输出力度,确保有能力有技术的搬迁户能实现创业就业;就近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如保洁员、护林员、物业管理员等优先吸纳搬迁户中就业能力较弱的群体;通过生态补偿、土地流转等方式,着力解决搬迁户原有土地的收入问题,确保原有土地效益最大化,持续增加搬迁户收入;对搬迁户中的老弱病残进行政策兜底扶贫,确保这部分搬迁户能稳定生活。三是强化政策宣传,理顺群众情绪。通过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和入户面对面宣传的方式详细向搬迁群众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使搬迁群众真正认识到政策的巨大优势,真正从思想上意识到搬迁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确保每一户搬迁群众接受搬迁、自愿搬迁,实现搬迁后情绪稳定、乐观积极,生活充满信心。四是正确引导动员,力争整村搬迁。我县大部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居住分散,如若搬迁村内的部分建档立卡群众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仍然存在,剩余非建档立卡户返贫的可能性加大。争取通过动员、加大非建档立卡户搬迁支持力度等方式实现整村搬迁,减少修建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确保整村群众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