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本色和幸福底色,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自去年3月启动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以来,东乡县形成了行行参与、人人行动的浓厚氛围,让文明之光照亮东乡、文明之风浸润人心。
创建省级文明县是着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为此,东乡县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细化分解创建指标,加强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在创建工作这条赛道上,一直保持着奋勇向前的劲头。
组织召开村级政策微宣讲会5831场次,参与群众36.6万人次;综合运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明创建曝光台——不文明行为随手拍”专栏,发挥引导监督作用的同时,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文明素养,真正让“东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多形式、广角度、常态化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确保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们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网上曝光、当面交办、书面反馈、实时跟进、会议调度的方式进行督促整改,特别是在会议调度方面,按照‘调度会每周调度推进、常委会每月专项安排’的工作思路,将创建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会议调度内容和县委常委会会议重要议事日程,坚决做到问题找得准、改得快、见实效。截至目前,发现反馈问题145条,全面整改到位140条,剩余5条重点难点问题正在加紧整改落实中。”县创建办相关负责人汪生辉介绍道。
一辆辆乱停乱放的车辆被“请”走,墙面上的一块块“牛皮癣”被文明标语所替代,一间间“越位”经营的商家被“遣”回门店内……走在东乡县城,大街小巷干净了、道路交通顺畅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为让群众生活环境更美好,截至目前,东乡县整治超门店经营、占道经营410多家,取缔乱摆设摊点108处,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78份;清洗“牛皮癣”广告2250处、门头牌匾650处;维修各类井口568座,更换雨水篦子318套,疏通雨污水管道2150米;维修粉刷建筑物外立面1780平方米,修复人行道路面1680平方米,更换人行道破损花砖道牙4.7公里,整治“蜘蛛网线”5处8公里。
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群众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家住安置小区的易地搬迁户马英祥正忙着在路边花园除草。“原先这里是个扔满垃圾的臭水沟,通过治理种上了花,我们看着心情舒畅。从山上搬下来后,周围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大家的素质也一年比一年高了。”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马英祥亲眼见证了点滴变化让县城焕发出的生机。
早上十点半,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学员王彩军跟随老师走进居住在金强小区的马法图麦家,在询问清楚身体不适部位后,开始为她推拿按摩服务。“年龄大了总有些腰酸背痛的问题,我学的就是推拿按摩,现在把学到的东西用到群众身上,让他们的病痛有所缓解,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王彩军说。
一抹“志愿红”,一件“暖心事”。为孤寡独居老人整理房间,和他们谈心聊天,挨家挨户为60岁以上老人按摩推拿,给养老院老人送上香喷喷的饭菜、送去解闷儿的小手工,为附近的小学生提供生活实践能力培训基地,每周五,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都会组织带领学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而这些,也是东乡县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东乡县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0支县级特色志愿服务队、24支乡镇实践所志愿服务队、209支村(社区)实践站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3.2万人,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系统,常态化组织开展“红色周五”志愿活动1200场次。
省级文明县创建,改善的是环境,树立的是形象,提高的是素质,促进的是发展,受益的是群众。“我们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以‘说、议、办、督、评’为一体的民事直说五步工作机制,绿化小区环境、修建停车棚及电动车充电桩等,把创建工作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锁南社区工作组副组长唐仲辉说。
创建文明县城,不仅是全面展示东乡形象的重大机遇,也是一次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的检阅,一个文明、友爱、多彩的东乡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