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州委发展思路增强转型跨越发展信心
思想引领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新一届州委站在新起点上,辨证审视世情、国情、州情,科学判断和把握发展大势,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提出了“1115332“总体发展思路,这个思路全面贯彻了胡锦涛同志7.23讲话精神,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紧贴临夏发展实际,寄托了全州20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期盼。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刻理解把握这个发展思路对于做好当前各方面工作,推进全州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一面旗帜”、“一个目标”“、一个统揽”是对时代脉搏和发展大势的新把握。
“一面旗帜”是指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民族团结进步是推动我州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全部基础和所有力量源泉。我州地处祖国西北,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是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汉、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各族群众长期繁衍,和睦相处,共存共荣,全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这是基本州情,但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的特点,使临夏始终处在抵制“三股势力”和反邪教渗透的前沿阵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既是全州各族人民的福祉所在,对全省全国和谐稳定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更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肩负的神圣使命,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必将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一个目标”就是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发展;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可预见和难遇见的风险加大。从我州来说,既存在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贫困面加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交通不成网,互通能力低的发展劣势,也存在生态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劳动力和水资源丰富,商贸流通活跃,民间资金雄厚,旅游资源富集,后发优势明显的发展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目前我州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处在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至此,州委适时提出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这既是全州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光荣而严肃的政治任务。
“一个统揽”就是以创建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为统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是把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上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我州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全州人民的美好期盼。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地区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好各方面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各行事业跨越发展的根本,就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和胜利。
二、“五大战略”是对全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深化
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意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培养和打造新的增长极,深入促进赶超跨越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产业富民、农牧稳州”。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社会稳,我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处在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全区域宜农宜牧。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全州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种养业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但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条件脆弱,劳动力素质不高,产业发育不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也拖累和制约了全州整个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产业富民、农牧稳州”,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富民产业,放在州委全局工作的第一战略高度来推进和落实,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全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项目支撑、工业强州”。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跨越;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工业强州”就是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强调提升城镇化水平,就是强调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工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清真牛羊肉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皮革加工、毛纺地毯加工、冶炼建材加工等为主的地方工业格局,但是整个工业体系基础薄弱、资金匮乏、人才缺少,发展后劲不足,更加缺乏大项目的拉动和支持。因此,只有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才能实现我州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跨越发展,也只有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才能把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伟大壮举推向快车道。“优势带动、商旅活州”。临夏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部茶马互市的旱码头,人民善于经商,民间资本活跃,发展商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临夏旅游资源丰富,回藏风情线、休闲度假村、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无不闪烁着瑰丽迷人的光芒,兰州半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贸业和旅游业都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优势互补性强,对区域经济带动和拉动作用明显,提出并实施商旅活州战略,必将给古老而美丽的河州大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人才引领、科教兴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我州国民受教育年限平均水平低,劳动力技能和素质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学技术对经济贡献率低,这既是我州民族地区的实际,也是制约我州转型跨越发展的另一瓶颈。实施“人才引领,科教兴州”战略,就是要大力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就是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坚持输出高技能劳动者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并重,打造和占领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科技推广应用和人才建设高地,这既是打破制约瓶颈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生态立州”。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取向,是新型的最科学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生态立州”战略的特点一是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二是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把发展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山青水绿,生态良好,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同时自然条件严酷,生态基础脆弱,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速度和质量并重,打造绿色品牌和生态安全并重,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三、“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建设是实施五大战略的主战场
发展战略谋定后,就要精研棋局,排兵布政,谋篇布局,巧用优势,恶补短板,搭建承载战略发展的大平台,选择战略决战的主战场。提出建设“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是依托特色优势,聚集各类要素,科学预见和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走向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施发展战略而选定的决战战场。其中三大基地是产业分工,三个经济带是区块划分,二者互为依托,共推并进。“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发展脉络清晰,产业分工精细,结构布局科学,要素资源聚集,发展节点突出,既有园区示范带动,又有链式整体推进,既有点状辐射扩散,又有线式拉动增长,各个产业之间的链条连接紧密,每个区块的特色优势显明,全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在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上同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上同步提升。可以说,三大基地和三个经济带的提出并高标准建设,是对州情县情乡情及发展总趋势的更宽视野的审视和把握,也是对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更广领域的安排和摆布。
四、两个示范区是实现“一个目标”的有力推手
思路中提出建设两个示范区,即创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以生物多样性建设保护为主的示范区和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这既是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我州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有力推手。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既强调保护的多样性,更注重建设的安全性,既要求我们追求产业和产品的原生态,又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和实现绿色品牌化;建设国家级“两个共同示范区”要求全州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繁荣,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提出创建两个示范区,既是州委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对全州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力,执行力和落实力提出的严峻考验,既需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项目及经费支持,更需要全州各族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科学态度,振奋精神、踏实苦干、求实创新,在创建两个示范区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临夏模式,提炼临夏经验,弘扬临夏精神,深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把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上一篇: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联系群众8项规定 下一篇:让光辉的旗帜高高飘扬——《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