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力纾困解难 从严从实助力脱贫
——记全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委办公厅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东乡县迎来一批又一批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甘肃省委办公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8月,省委办公厅被调整帮扶东乡县后立即成立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帮扶小组,对接帮扶东乡县龙泉镇的6个村。省委办公厅驻龙泉镇拱北湾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邓文涛向记者说道:“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以前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一年收成只能满足生活需要,付出和产出不成正比。”
对此,省委办公厅帮扶小组展开了充分的调研,针对6个帮扶村基础差、产业弱、收入低、技能缺等实际,按照夯实基础、培育产业、激发动力、稳定增收的思路,以严、细、实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发展离不开贴合实际的规划。帮扶工作开展以前,拱北湾村村民的房屋多为土坯结构,住房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通社道路没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为从根本上解决拱北湾村恶劣的人居环境,在省委办公厅的大力协调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推平了拱北湾村八羊古社的一座山头,以此作为易地搬迁点,建成了65套高质量、高标准的住宅,并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了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文体广场建设等项目。截至目前,拱北湾村所有危房均已改造完成,通村、通社道路已全部硬化,整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看着宽阔平整的道路,邓文涛自豪地说:“我们的通社道路是柏油路,这在全州范围内都是很少有的。”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想要脱贫就要有规模化产业的支撑。帮扶工作开展以前,拱北湾村产业发展处于无技术、无资金、无渠道的“三无”状态。种植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养殖多为“小户散养”模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拱北湾村在省委主要领导及省委办公厅的大力支持协调下,积极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子,采取“入股分红+岗位工资”的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在政策感召和各方力量协调下,甘肃爱福农业有限公司来到拱北湾村帮助建设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协助拱北湾村成立了新希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合作社联合运营、共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集冷链物流、分拣、烘干、包装、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在取得营业收入、带动贫困户入社打工赚取劳动报酬的同时,还帮助合作社管理人员学习到了先进的生产和运营经验,成为拱北湾村脱贫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方大碳素公司和腾达公司帮助建成4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1处,并配套建设集物流集散、服装裁剪和产品储藏于一体的扶贫车间母站,让80余名贫困妇女就近就业;碧桂园公司援建标准化厂房6栋,占地25亩,组建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该村及周边各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约200个。
省委办公厅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加入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在产业落地、就医就学、培训就业、劳务输转、捐款捐物等方面用情用心用力解难题、办实事,形成了全州范围内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见习记者 赵好飞)